數據驅動+模式創新 中新生態城打造智慧城市建設新模式
無人駕駛的環衛清掃車清潔著街道,無人駕駛智能公交車在公路上行駛,車輛配備智能駕駛系統、語音交互系統、駕駛員防疲勞預警系統、無人智能零售柜等,乘客可通過高精準生物智能識別系統,實現刷手乘車和刷手購物。行人闖紅燈自動檢測系統可迅速從闖紅燈的人員中甄別出違法行人信息,在利用語音報警進行安全提醒的同時,通過大屏進行警示曝光。
這僅僅是生態城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在生態城城市運營管理中心,通過航天中心總控大廳一樣的大屏幕,城市的交通、公安、水務、能源等實時數據一目了然,這一切看起來都像是科幻片中的未來城市,然而,這其實就是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日常。
中新生態城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重大合作項目,2008年開始建設,規劃面積150.58平方公里。中新生態城建城初始就定下了建設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生態城市的目標,并且建立了具體的生態指標,來推動生態城的各項工作。
中新生態城除了生態之外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智慧”,據了解,近年來,中新生態城的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在今年5月天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中新生態城還正式對外發布《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城市指標體系》,按照“統一共享、面向應用”的原則,將“指標引領、規劃控制”的有效做法充分運用到智慧城市建設上來,兼顧可操作性與前瞻性,將作為生態城指導智慧城市發展的綱領。
數據驅動 建設不一樣的智慧城市
據艾瑞發布的《2019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數量已經超過500個,居世界第一。但也有情況表明,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大多為單一系統的“互聯網+政務”的模式,對政府行政管理的一方面或者幾個方面進行信息化改造,缺乏對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甚至一些地方把智慧城市項目做成了“展廳”,成了無法實際投入使用的樣子貨,這都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誤區。
天津中新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表示,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智慧城市建設初期就認識頂層設計的重要性,生態城充分調研新加坡、韓國等國外先進智慧建設理念和經驗,梳理形成本地化的政府智慧城市建設需求,憑借國內外大型企業規劃、設計和建設等方面的能力支撐,開啟了政企協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篇章。
據了解,中新生態城按照統籌規劃、統籌建設、統籌運維、分權使用的建設思路,首先明確了“1+3+N”的智慧城市建設主線。
這其中,“1”是指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將全面匯集各類數據,整合信息化的各項能力,作為城市一級中心聯動二級、三級中心,為區域治理與社會服務提供智慧支撐。
“3”是指“物、數、人”3個綜合服務平臺,“物”是實現區域內各類設施的一網通聯,實時感知城市運行狀態。“數”是利用地理信息平臺,匯聚共享各類數據。“人”是一個認證登錄,企業、居民、部門通過一次認證即可在多個智慧平臺上享受綜合服務。
“N”是圍繞智慧建設、智慧環境、智慧治理、智慧經濟、智慧民生五個維度,建設的各種智慧應用。
生態城通過“1+3+N”框架體系強調數據融合,在建設之初就秉承“統一建設、統一使用”的原則,通過城市信息資源統籌,實現了物、數、人資源的全域全要素匯聚,真正從源頭解決信息孤島問題,活化了區域數據,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數據融合基礎,經過在技術、機制、模式等方面對數據應用的探索,推演出了“物聯+數聯+智聯”新一代智慧城市數據運營服務理念,形成了“以數據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新模式,未來將大大助力數字經濟建設。
企業化運營智慧城市新模式
中新生態城還創新出企業化運營智慧城市運維中心的新模式。據了解,中新生態城智慧城市項目的頂層設計、建設以及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的建設與運營,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全程參與其中。
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
在生態城的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中,整體布局分為三個區域,包括聯動指揮區、業務處置區和服務支撐區。其中,業務處置區,由專業政府行政部門入駐,負責處置城市管理、環境管理等相關業務;服務支撐區,由服務外包團隊對專業技術平臺實施專業化運維。
中心的設計定位是實現智慧城市的全要素整合,即資源整合、能力整合與職能整合。
太極股份副總裁、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業務集團總經理仲愷表示,生態城的智慧城市建設與以往的智慧城市建設的不同點:一是方向更全,涵蓋政務治理、產業經濟、環境保護、民生服務、基礎設施、數據庫。二是模式更新,中新生態城是第一個企業化運營的智慧城市運維中心。
仲愷認為,建設智慧城市的IOC不應該是建成“展廳”,而是使其真正的能用起來,而太極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最大的優勢是,建立了互相打通的一個大體系,不僅僅是能夠完成智慧城市的“大腦”IOC,包括數據中臺、不同功能部門的能力建設以及形成算法提供應用服務,甚至是整合打通異構的數據。他還把智慧城市比喻成一個人,不僅要有大腦,也要有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和可以控制的四肢,這樣才能讓整個智慧城市活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機制更“智慧” 產業人才才能留得住
一座城市是否有活力,能否留住人,不僅是要看是否有著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否宜居,還要看是否有產業支撐,能否樂業。
在生態城中,分布著多個產業園,包括國家影視園、國家動漫園、生態科技園、生態信息園、生態產業園等多個產業園區,包括太極、
華為、騰訊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形成以互聯網+高科技,以文化創意和精英配套為輔的三大支柱產業集群。
在談到如何聚集人才吸引產業時,天津中新生態城經濟局副局長王喆表示:在建設伊始,生態城即將“產城融合”作為戰略規劃,探索支撐產業集聚、推動產業發展的支柱產業,最終引進了優質、高效、強大的IT產業,并結合自身建設需要與城區內入駐企業充分合作,形成了政府與企業共同建設、共同發展的大格局;未來,借助智慧城市領域工作的不斷落地和城市運營的全新實踐,必將全面激活生態城的智慧基因,在良好生態、宜居的環境下,實現人才聚攏和人才引進,構建智慧城市建設新環境。王喆還表示,吸引人才方面,中新生態城一直在研究并推出優惠政策,引進人才不僅享受天津市和濱海新區的優惠政策,還可以享受生態城的優惠政策。
太極股份副總裁、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業務集團總經理仲愷表示,生態城大部分的體制機制和政府部門間協調統籌的程度非常適合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智慧城市創新實踐的沃土。
在談到為何在天津設立全資子公司時,仲愷表示,生態城的思維理念非常開放和先進,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優渥土壤,在此設立子公司不僅僅是為了單一的項目,而是希望天津子公司能夠在中新生態城的土壤和環境下能夠孕育出智慧城市新的運營模式和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構建出新的能力,未來能夠復制到全國其他地方,助力國家智慧城市建設。
據了解,中新天津生態城正在實施雙輪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生態城市升級版和智慧城市創新版。未來,中新生態城的模式和經驗或許能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更多的實施路徑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