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時間
2023-08-23 15:58:49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家發展全局出發,準確把握全球大勢,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圍繞數字經濟、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41.5%,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高于GDP增速;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數字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
數字技術賦予經濟發展新的內涵
縱觀世界發展史,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數字技術推動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并賦予經濟發展新的內涵。
數據成為繼勞動、土地、資本、技術之后新的關鍵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一方面,數據能夠標注、記錄、存儲和鏈接世界,人類一切活動的信息都以數據形式被表現。另一方面,數據要素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能夠優化各類生產要素的配置和組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發展具有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
數字技術成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引擎,算力成為新的生產力。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的高速發展,促使經濟全球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轉型。數字技術作為信息化的產物,能夠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幫助市場主體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數字化生產推動了工業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極大提高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效率。
數字經濟有利于促進共商共建,實現共享發展。數字經濟兼具創造財富和共享收益的功能,是能夠促進效率與公平更加統一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數字經濟下人人都是數據的生產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更加強調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值、加快社會生產方式變革、促進全體參與者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數字經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當前,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我國數字經濟進入協同創新、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長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導向和實踐路徑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要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闊步向前。
14億多人口的數據優勢形成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比較優勢。相比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我國是以數字化滲透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新四化”同步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能夠使我國巨量人口和超大市場的潛在規模優勢,有效轉化為海量數據優勢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從而在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形成顯著比較優勢。
數字經濟的普惠屬性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數據本身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而且各類市場主體通過要素協同、數據協同、業務協同,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價值共創、利益共享。因此,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彌合地區、城鄉和收入差距,實現數字惠民、數字便民,提高億萬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數字語言與文字語言一樣,具備傳承文化、推動文明進步的功能。繁榮數字文化產業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戰略部署,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將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以數字的形式記錄、編輯和存儲;另一方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堅守塑形和鑄魂的要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數字經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創新形成了“生態+數字”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數字技術通過數據、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創新,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數字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有助于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動構建全球數字共同體,走和平發展道路。當前,圍繞數字關鍵核心技術的競爭愈發激烈,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領域面臨數據跨境、數據安全、數據產權等新挑戰,各種思想文化、多元價值觀念伴隨數據流動在數字空間激烈交鋒,給產業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風險。大力推動數字向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數字合作互利共贏,協力構建全球數字共同體,有助于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增進全人類福祉。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數字經濟發展道路
我國14億多人口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必將為全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貢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到這是一項艱巨的時代變革重任,堅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
做好頂層設計。數字經濟事關國家大局,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做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頂層設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堅持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有機結合,堅持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效能。
筑牢數字經濟的底座。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一方面,夯實數字基礎能力,健全和完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領域的國家基礎數據資源體系,按照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打通數據“大動脈”,保障和暢通數據資源循環與利用,加強數據、算力、算法、應用的有效協同和布局優化,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水平。另一方面,強化數字關鍵能力,聚焦數據創新、挖掘數據價值,提高數據公信力,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特別是強化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人機交互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確立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
驅動生產方式變革。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強化經濟活動的時空和產業關聯性。把握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的模式,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融合,促進三次產業聯動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和質量效益顯著提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高度重視算法產業化和產業算法化,牽引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全流程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和生產效率。依靠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數字新基建,發揮我國制造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促進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不斷開發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按照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業、關鍵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頭部企業等安全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推進數字治理現代化。按照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要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建立多元協同共治的數字治理格局,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一方面,加強制度建設,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晰數據權利邊界、規范數據行為,積極構建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數據基礎制度;持續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制度,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推動數字經濟健康良好發展。另一方面,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提高全民數字素養、履行數字社會責任,推動數字資源共建共用、數字服務共享共用,制定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數字社會治理措施,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現代數字社會。同時,深化全球數字治理與合作,共同協議數字規則、深化數據互聯、促進數據安全。